Sat, Apr 23
|zoom
读书会特别活动 - 访谈鹿军
妈妈经:“陪养”和“培养”, 让孩子有Passion, 有自信,还与父母关系亲密
Time & Location
Apr 23, 2022, 4:00 PM
zoom
About the Event
鹿军,北京人,60后,1989年赴美留学,定居犹他州盐湖城三十余年,现为美国一临床医学检测中心的研究员。历时三年,她把在“陪养”中“培养”两个女儿的实践历程及经验反思汇总成了一本书《世上两人叫我妈妈》https://deer-mom-books.myshopify.com/。她的两个女儿都获得全额奖学金完成大学,并立志于从事造福人类的事业。大女儿现就职谷歌无人驾驶部门,小女儿荣膺“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赴牛津大学完成双硕士学位,现担任美国总统气候特使John Kerry团队的专家顾问。
鹿军的女儿们,不仅学业优秀,而且有passion,有勇气、有主见、有自信,并且与家人有亲密的关系。在当今专家警告大学生空心病泛滥、许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的社会环境中,鹿军的育儿经验总结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借鉴。
访谈问题一窥:
1. 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写这本书的? 您想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2. 听说本来有国内出版社要出您的书,但他们要求吧书名改成“学霸”什么的,您坚持不改书名,最后就自己做了出版发行。是这样吗?为什么您一定要坚持这个书名?
3. 从书名看,您对“妈妈”这个词情有独钟,您认为什么是成功的妈妈?您是怎样做到的?有什么具体事例?
4. 您在书中有提到小女儿考试前紧张,您就让她和自己睡,帮她纾解紧张情绪。您具体怎么样帮她呢?
5. 现在有不少高材生上了名校,但是却与父母隔阂,有些甚者抑郁厮杀。而您的两个女儿都非常出色,同时她们又与您关系亲密,每周通电话,还为您的书写序,令人羡慕。您与女儿们保持亲密关系的秘诀是什么?有什么具体事例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6. 您的两个女儿在学业上的成就很出色,但她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情更是难能可贵。您对培养孩子的passion 有什么心得?有什么具体事例?
7. 您女儿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比较大的“失败“经历?您是如何安慰的?她们是怎样应对的?
8. 您提到大女儿工作半年后,“毅然”辞职,从摩根大通跳槽到谷歌。这里您为什么会用“毅然”来形容呢?当时她需要克服很大的挑战吗?您认为您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做对了什么,才让孩子这么有勇气,有自主性,有自信心?
9. 您在书中也提到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方向,并且要让孩子为自己做而不是为家长做;书里还说大女儿小的时候,你们也曾照搬“别人家的孩子”的经验,但是后来发现行不通,最后还是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路。能详细说说吗?如何知道某条路行不通?如何找到合适的路?如何知道家长的引导没有过分?如何让孩子为自己做而不是为家长做?
10. 书中说要“温柔而坚定”, 这跟著名的育儿书“正面管教”提倡的完全一致。家长们说即使知道也认同这一点,但有时候就是很气愤,情绪控制不住,没办法温柔呀。您对这一点有什么经验?
11. 书中提到孩子们学中文,您很有创造地让她们学习她们自己选择的词语,而不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所以她们学写的第一句话是“我不要学中文”。在美国的孩子学中文确实是很大的挑战,您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学中文?如果孩子就是不学,您会用什么办法说服她们?
12. 现在很多华二代没经历过的父母第一代移民的艰难历程,也不是很理解我们的一些习惯和观点。而您的两个女儿在序里都提到了您当年出国留学时在北京机场的照片,讲到你们来美国打拼的不容易。您是怎么让孩子这么理解我们这些一代移民的?
13. 华人孩子在美国环境难免会遇到两种文化的冲突,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带的饭被嘲笑,或者觉得父母英语有口音觉得尴尬,或者在社会上遇到个别不友好的人(例如被喊“go back to your country”),您怎样帮助孩子面对这些挑战?
14. 您在书中提到我们这一辈人从小受的教育是“黑白分明”,“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但您来美国后改变了很多,说要“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的观念变化不容易,习惯改变就更难了。您是怎么转变的?如何影响孩子?
这里有鹿军以前的两场讲座录像供大家参考了解:
https://bxv.h5.xeknow.com/s/1E1gXp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JHU495R7nWwOz93Bdr5x74i_QrZJ7NG/view?usp=sharing
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我们会尽力整合到访谈中。